高一年级学生寒假系列活动二 | 聚焦研究性学习,探索新高考改革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月1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凌智健教授和我校彭春华老师为同学们进行了研究性学习路径和方法的指导。
凌智健教授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意义。
凌教授从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涵和展开步骤、综合素质评价表研究性学习填写、双一流高校的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性学习对高考录取的作用四个方面向高一同学详细介绍了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从凌教授的讲解中,了解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路径和步骤,欣赏了各类优秀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案例,知晓了高校对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关注点,提升了对研究性学习价值的认识,强化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随后,彭春华老师就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展开过程进行了指导。
首先,选题的核心工作是提出问题。彭老师介绍了研究性提问的四种主要类型——事实型提问、解释型提问、预测型提问、对策型提问,并以新冠肺炎感染为例子对四种提问方式进行讲解。
其次,关注研究性学习过程的注意点。研究开始前要落实选题,形成好的研究计划;研究过程中要注意合作,确保真实参与;研究完成后要保存好原始资料,并向相关专家请教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提升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分量。要形成研究论文,收集整理好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并通过ppt汇报呈现,让研究性学习成为每个同学提升研究能力素养的重要载体。
彭老师还结合以往的优秀案例,向同学们具体阐释了ppt的要求和研究论文主要内容。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我校一直致力于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证据推理、实践创新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灵活调动已有知识研究新情境下的新问题,增强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拓宽视野,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高一年级班主任、相关学科老师、全体学生参与此次活动。